2020.5学习资料:项目活动《清理小水沟》
日期:2023-02-21 13:50:24  浏览量:1684

一、活动缘起:

幼儿园中的小水沟一直是我们班孩子“想靠近”却又“不敢靠近”的一个区域,“想靠近”是因为小水沟蜿蜒曲折,其中有平时玩不到的水、植物、小动物等新奇事物,每每想要“靠近一点点”,老师就会“呼喊”道:小心小心!可别掉进去啦!这就让我们“不敢靠近”,然而这却让小水沟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孩子们每次经过都想“靠近”小水沟,说明,这是我们大班孩子现在所感兴趣,并且想探索研究的事物,大班的孩子知识经验更加的丰富、行为能力越发的成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游刃有余”,于是,他们想要尝试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游戏。于是,我们班的孩子终于鼓起勇气想要对“梦寐以求”的小水沟“下手”了。

虽然小水沟并不大,但它确是一个有机生态整体,其中包含了许多大自然的知识和奥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能够通过对小水沟的观察和探索,从而更加接近自然、更加了解生态;通过对一些事物,如,植物、动物的认知和研究,从而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通过与小水沟的“亲密接触”,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整个与小水沟“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自参与到每个环节中,获取了更多来自大自然的秘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奠定和提升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

活动中,有很多事情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既辛苦又容易弄脏自己的,但是孩子们不以为意,仍然热情的参与其中,锻炼着孩子们的坚持和毅力,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自豪感,积累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今后的活动热情和憧憬。

在活动开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来自天真的孩子们好奇的问题。

启动活动前:

小水沟中的植物是什么?它开着白色的花朵,可是去年小水沟里面的花朵是紫色的?

小水沟的表面为什么一动一动的?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吗?

小水沟为什么会有臭臭的味道?是变质了么?我们可以“救救它”吗?怎么救呢?

活动启动中:

如何制定清理小水沟计划?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呢?谁可以协助我们?

如何打捞水鳖?如何处理水鳖?

如何为小水沟清淤注水?如何使用水井?它的原理是什么?

活动启动后:

如何长期有效的管理小水沟?

我们可以在小水沟中放入更多的水生植物吗?

幼儿在中小班时就对动植物的饲养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一些动植物的栽种方式和照顾、饲养方式,能够在与种植有关的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对水中的一些动植物是比较陌生的,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这次的活动是幼儿所“迫切”想了解的。

幼儿在这次的小水沟的活动中,首先,是想让幼儿在课程中对更多的水生植物进行了一些知识的初步积累。幼儿通过参与在小水沟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的各部分环节,孩子们可以对更多的水栖动植物有更多的了解和积累。

其次,在这次的活动中,从幼儿主体性和主动性出发,让幼儿自发的制定、设计、创造进行各项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发的组织集体、分组和个别的方式进行活动,收集并讨论一些适宜的工具进行操作,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获得不少的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更多的是提供辅助支持,只起到间接的支持作用。

最后,幼儿能通过整个与小水沟的“亲密互动”中,情绪保持积极且热情高涨,在一步一步的活动进行中,不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可以勇敢的往前走,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情感态度,能够在整个活动中是动手动脑,乐在其中的。

二、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水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感知水生动植物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尊重和珍惜它们的生命。

3、积极参与清理和保护小水沟的行动,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幼儿园小水沟、清理小水沟计划书、清理小水沟的工具(包括打捞、修剪、清淤、注水等)、大木埇(放置打捞起来的水鳖)、生态瓶、制作宣传海报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2、经验准备:

知识:

1、知道一些动植物简单的种植和饲养的知识。

2、对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能力:

1、有用书面表达的形式进行制定计划等的能力。

2、有使用一些简单工具的初步能力。

3、能够清晰的用语言在集体进行表述的能力。

4、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合作并能有效的进行活动。

情感:

1、遇到困难能够动手动脑尝试解决,在能够自己做到的情况下,不依赖老师、家长或同伴。

2、有坚持不懈,勇于尝试的精神。

3、发挥自主创造性,能够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创造活动。

4、在一些种植或饲养活动中有过成功的惊喜感,从而激发幼儿实践的热情。

四、《小水沟大作战》活动计划表(一)

关键经验探究一览表

核心事件

关键经验

亲历探究的关键问题

活动内容

小水沟

生病了

1.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枯萎现象,结合已有经验合理推测小水沟生病的原因。

2.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清理小水沟”调查问卷并执行。

3.并能用语言连贯、清楚地讲述小水沟生病前后的变化以及调查到的清理小水沟的计划。

4.在交流小水沟清理计划时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1. 小水沟怎么臭臭的?植物怎么变黄了?枯萎了?

2. 水沟里住着的是我们去年看到的水葫芦吗?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3. 怎样清理小水沟?我们需要做什么?需要哪些工具?

4. 需要调查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问题?

5. 清理小水沟需要哪些工具?如何使用?

实践:小水沟生病了(缘起)

实践调查:水沟里有什么

谈话:清理计划

调查:清理小水沟计划书

谈话:分享和决定行动计划

实践:收集清理材料

整理

“水鳖”

1.能观察和辨别水生植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2.能使用适合的工具打捞水生植物

3.打捞水生植物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4.感知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5.初步了解一些水生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珍惜它们的生命,保护环境。

6.能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水鳖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所见及感受。

1. 如何打捞大片的水生植物?什么工具合适?

2. 这种水生植物叫什么?要不要留下它?

3. 怎样才能留下它?怎么清理?需要什么工具?如何分组?怎样分工?

4. 还有什么植物也生活在水里?它们叫什么?长什么样子?

5. 我们如何收集水生植物?如何饲养、照顾?

谈话:如何打捞“水鳖”

知识:认识水鳖

调查:水鳖的处理方法

实践:分组整理水鳖

区域:住在生态瓶里的水鳖和其他植物(种植区)

小动物

搬家

1.喜欢与同伴一起讨论关于水生动植物绘本的有关内容

2.初步了解一些水生动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尊重和珍惜它们的生命。

3.根据水生动植物生命需要的理解,为它们设计适合生存的生态瓶。

4.能对生态瓶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

5.认真负责地完成管理生态瓶的任务。

1. 水沟里住着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在小水沟里生活的?

2. 什么地方(器具)适合做它们临时的家?哪里可以收集到?

3. 怎样帮小动物搬家?什么方法最合适?

4. 如何照顾生态瓶里的小动物?它们吃什么?

区域:水生动物(阅读区)

实践调查:水沟里住着哪些动物?

谈话:动物生存大调查

实践:寻找动物的临时住所

实践:小动物搬家

区域:生态瓶里的小动物(种植区)

清淤换水

1. 在探索和使用清淤、注水工具时,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2. 主动承担为小水沟清淤换水的任务,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

3. 在清淤、注水实践中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讲述清楚。

4. 在探索和筛选不同的清淤、注水工具时,感知工具的基本特性和结构特点。

5. 能正确、适当地使用不同的管道和架子拼接注水管道。

1. 如何为小水沟清淤?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工具?什么工具比较合适?

2. 如何给小水沟重新注水?用什么工具?

3. 水井怎么用?管道怎么搭?为什么不出水?

4. 哪种方法注水最快、最实用?

话:如何为小水沟清淤换水?

访问:小水沟清淤方法

调查:水沟清淤工具调查

实践:水沟清淤

谈话:如何为小水沟注水?

知识:水井的使用方法

实践:注水咯

清清

小水沟

1. 能在讨论保护小水沟和展示海报的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 理解制定“保护小水沟”宣传海报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保护规则。

3. 在制作宣传海报时,能用图画、数字和其它符号记录。

4. 在清理小水沟活动中取得初步成功后还想做的更好,愿意进行持续的管理和维护。

1.怎样让小水沟不再生病?水沟为什么还是会变黑变脏?落叶怎么处理?

2.保护小水沟我们需要做什么?怎样让大家一起来保护它?

3.什么是宣传海报?海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看懂?

4.宣传海报展示在哪里?怎么展示?

实践:生物回家

谈话:怎样让小水沟不再生病

区域:制作保护小水沟宣传海报

实践:展示海报


五、《小水沟大作战》
活动计划表(二)

核心事件

孩子的探究

老师的准备

家长的参与

其他人员的配合

小水沟

生病了

1. 走近小水沟

2. 水沟里有什么?

3. 清理小水沟计划

4. 收集清理工具

1、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小水沟,引导幼儿发现小水沟存在的问题。

2、展开集体讨论,鼓励幼儿探讨我们能为小水沟做些什么?

3、根据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如小水沟的植物要如何处理、臭臭的水要如何处理等,制定、打印并下发清理小水沟计划书。

4、在家长群中,将幼儿的发现和探究告知家长,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1、与幼儿一同探索并绘制清理小水沟计划书。

2、配合幼儿收集可利用到的工具,并初步与幼儿讲解工具基本用途,并将工具带到幼儿园中。

1、保育员与教师将幼儿带来的工具做简单的归类与整理。以便幼儿后期的使用。

2、保育员将幼儿的工具箱清洗干净,以便幼儿将雨鞋、水桶等幼儿收集到自己的工具箱中。

清理

“水鳖”

1. 打捞水沟里水生植物

2. 认识“水鳖”

3. 水生植物的认识与了解

4. 清理水鳖

5. 打捞和收集其他水生植物

6. 制作生态瓶

1、在实践操作打捞水生植物前,引导幼儿开展集体讨论,如何打捞水生植物,提出具体要求。

2、在阅读区投入《曼妙的水生植物》工具书,为幼儿提供理论知识参考书,供幼儿自主翻阅。

3、带领幼儿实践操作--清理水鳖,在实践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遇到的困难等,以便及时发现可利用的教育契机和下一步的课程支持策略,并保证幼儿的安全。

4、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逐步在家长群中发送阶段性成果展示,让家长也跟着幼儿探索的步伐。

5、引发集体讨论,清理并修建好的“水鳖”应该怎么办呢?引发幼儿的下一步思考和探究。

1、和幼儿一同在社区或是家附近寻找更多种类的水生植物,并拍下照片供幼儿认识与探索。激发幼儿探索水生植物的兴趣。

2、一些可利用的玻璃瓶、盆,供幼儿制作生态瓶等。

1、园艺师提供幼儿可利用的玻璃花盆,供幼儿制作生态瓶,并提供生态瓶的制作小技巧。

2、保育员配合教师支持幼儿的实践操作。

小动物

搬家

1. 水生动物的认识与了解

2. 了解住在水沟里的水生动物,调查它们的生活习性

3. 寻找水生动物的临时住所

4. 动物搬家

5. 丰富和管理生态瓶

1、在阅读区投入《多样的水生动物》工具书,为幼儿提供理论知识参考书,供幼儿自主翻阅。

2、引发集体讨论,如何安置小水沟里的生物,如小蜗牛、小蟾蜍、小蝌蚪等,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制作、投放生态瓶管理观察记录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观察到的新发现用符号或图片记录下来。

1、鼓励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相关绘本或工具书,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知识。

1、保育员配合教师整理一块种植区的空地,为幼儿放置生态瓶提供空间。

清淤换水

1. 了解小水沟清淤方法

2. 收集和筛选适合的清淤工具

3. 小水沟清淤

4. 探讨水沟注水的方法和工具

5. 探索和了解水井的使用方法

6. 小水沟注水

1、组织集体讨论,什么样的工具适合清理淤泥?鼓励幼儿说出工具的优点和好处。

2、组织幼儿实践操作,统筹幼儿可做的事情,在操作前与孩子们商量清理对策,明确清理流程,确保幼儿安全。

3、组织集体讨论,如何给小水沟注水?什么样的工具比较适合,并鼓励幼儿说出工具的优点和好处。

4、在实践中鼓励幼儿尝试新的技能,如水井的使用,做好应对幼儿想法的准备。

5、积累自身经验,学习水井用法。

 

1、保安叔叔为幼儿提供水管、水井使用方式的技术支持。

2、专业清淤工作人员的现场操作展示。

清清

小水沟

1. 丰富小水沟

2. 保护小水沟的方法

3. 制作宣传海报

4. 展示海报

1、组织集体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长期管理我们的小水沟,为保护小水沟出谋划策。

2、提供海报的样板欣赏,让幼儿了解海报的用途和制作方式。

3、组织集体讨论,如何在幼儿园中宣传、动员全幼儿园加入保护小水沟的行列。

1、与幼儿共同思考,如何制作保护小水沟的海报,并进行绘制。

1、全园了解保护小水沟的方法,加入到保护的行列。

 


 

六、情境脉络:

 

 

 

 

 

 

 

 

 

 

 

 

 

 

 

 

 

 

 

 

 

 

 

 

 

 

 

 

 


七、环境创设(照片):(呈现的是项目的进展,包括孩子参与的每个核心事件的图文展示)

1、缘起:幼儿发现小水沟“生病”了,小水沟中的植物在慢慢枯萎,植物挤满了小水沟让小动物们纷纷想要逃离,整个小水沟发出阵阵臭味,我们需要“救救它”......

 

2、制定“小水沟大作战”活动脉络图。幼儿集体思考、规划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计划。

 

3、家园协作,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清理小水沟的具体方法,并收集合适用具。

 

 

 

 

 

 

 

 

 

 

 

4、认识小水沟中的植物“水鳖”,通过工具书了解它的功能和特征。并且请爸爸妈妈收集更多的水生植物,初步了解水生植物的种类繁多和基础小知识。

 

5、实践第一步:打捞水鳖。

 

6、实践第二步:修剪水鳖。

 

 7、实践第三步:小动物搬家。

 

8、实践第四步:清淤注水。

 

9 绘画我们和小水沟的故事,记录与小水沟的精彩瞬间。

 

 10、总览

 

八、课程故事:(含每一篇的识别与回应)

1、缘起:发现问题

像往常一样,我们的脚步来到小水沟旁,孩子们立即被“大变样”的小水沟吸引了目光。纷纷着急的离开队伍凑近小水沟,孩子们围在小水沟边又开始了他们充满乐趣的观察活动,相比之前,这次的观察经历让他们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咦,这些水葫芦的叶子怎么都不绿了?”希希说到。

“是啊,好像是叶子枯萎了”智敏在一旁附和。

蹲在一旁的浩浩嫌弃地捂着鼻子说“好臭啊 ,你们蹲下来闻闻?为什么这么臭,我记得以前不臭的呀?”

似乎浩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你们快来看,小蝌蚪都要跳出来啦,他们肯定是因为太臭了所以不想在小水沟里生活了”智敏补充到。

希希:“难道是小水沟生病了吗?所以水葫芦和小蝌蚪都不喜欢生活在小水沟里了。”

一旁的飏飏听到了同伴们的议论,探着身子,升出手臂,用力的掰开水沟表面的水葫芦看看水沟底下有么有什么异常情况。

“你们快看,水真脏啊,怪不得会臭呢。”飏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孩子们。

希希:“咦,水葫芦好像都烂掉了。”

飏飏:“水葫芦太多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掰开。”

......

孩子们都跟着飏飏一起对小水沟进行着“检查”。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1.能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孩子们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发现水中的植物变了样,不再是以前绿绿的样子而是枯萎的。

科学领域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中指出: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题;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及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水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孩子们对看到的“异常”情况进行思考和探索,试图在不断和同伴问答以及动手操作中寻找答案。

孩子们在这次的观察小水沟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并不理想的状况,水葫芦的枯萎、小水沟发出难闻的缕缕臭味、小动物们疑似想搬出小水沟的跳动......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水沟不再有往常的“活力”?

我们可以为小水沟做些什么来“救救它”呢?

为了进一步支持孩子们的探索和探究,吴老师为我们班的阅读区投入了两本新书《曼妙的水边生物》和《多样的水边动物》。

 

2、知识:认识“水鳖”

孩子们对吴老师带来的新书很感兴趣,争抢着都想阅读。

莫奕清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急冲冲地跑来问“老师,我们小水沟里的植物就是这个对吗?有白色的花朵,而且叶子是爱心形状的。”

我一看工具书上的介绍,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是“水葫芦”的植物它真正的名字叫“水鳖”。

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正好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认识新植物。并且可以为我们昨天观察到的“异常”情况做一个集体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水沟“生病”?我们可以为小水沟做些什么?

蒋应熙:“原来,生活在小水沟里面的植物叫水鳖啊,我还以为是水葫芦呢!”

莫奕清:“我刚刚看了书本了,书本上说,水鳖的花是白色的,跟我们在小水沟里看到是一样的,不信,你可以看照片的,照片上也是白色的。”

褚承希:“怪不得呢,我们去年看到在小水沟里面的是紫色的花朵,它是水葫芦,而现在它是不一样的了。”

......

在共同阅读、介绍完书本上的文字后,孩子们对“水鳖”都有了新的认识,

接着,孩子们都发表着自己“救”小水沟的想法和意见。

小朵儿“我们要清理小水沟才行。”

小清清“要把枯叶子给剪掉”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着。

桐桐“水也变臭了,要重新换新的干净的水”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对如何清理小水沟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中指出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3.探索中有所发现是感到兴奋和满足。

莫奕清在翻阅资料书时在书本上看到现实中见过的植物表现出很开心的情绪,并且很热情的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孩子么对小水沟的问题好奇又迫切,好奇造成的原因,迫切的想采取行动。

孩子们对于水鳖的“紧急”情况都表现出很焦急的情绪,计划着如何为小水沟进行清理,于是,我决定带孩子们一起制定清理小水沟计划表。

 

3、实践一:制定“小水沟大作战”计划书

如何制定“小水沟大作战”的计划书呢?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集体活动,为清理小水沟出谋划策。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我们需要制定哪几项计划?

徐俊墨:“水沟里的水是臭的,我们要重新换水。”

褚承希:“是的,我们要对水进行处理,不处理的话还是臭的,所以要清理。”

那还有什么也需要清理呢?

袁孝辰:“水鳖也要清理一下,太多了都挤不下了,小动物们都没法在里面游来游去了。”

张宇浩:“水沟里面的鹅卵石也要清理,边边上有很多脏脏黑黑的东西,太脏了。”

原来小水沟有这么多地方要整理,那我们要如何调查呢?需不需要请人帮忙呢?

确定好清理的几部分后,接着,我们要讨论如何设计计划书。

张昕飏:“我可以请我的妈妈帮忙,我妈妈会写字,还会画好看的图案。”

如何让妈妈知道我们要清理什么呢?

张昕飏:“我们可以把照片贴在上面,妈妈看着照片就知道啦!”

俞儒诚:“我们可以像画区域记录本一样,也用表格的形式,一格一格的调查,这样就会很清楚,再画一个格子,还可以把我收集的工具也画在里面。

莫奕清:“我同意他的主意。”

最后,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我对需要清理的部分:水鳖、水沟里面的水、水沟壁(鹅卵石等周围部分)等进行了照片的形式记录在表格中,并留出两列,用来绘制清理方式和所需工具。

周末时,请孩子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进行清理计划。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指出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清理小水沟的计划书方案,然后通过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进行绘制计划表,是符合指南科学领域的要求的。

经过集体讨论,孩子们决定有计划表的形式为“清理小水沟”做计划,家长们在家中和孩子们讨论制定了清理计划,孩子们还把可能利用到的工具也都一起带到了幼儿园中,整理放置在自己的工具箱中。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清理小水沟计划表的分享交流会,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研究计划,从而制定最合适的计划,然后进入小水沟进行实践活动。孩子们将开始动手操作,实施他们的计划。

 

4、实践二:打捞“水鳖”

孩子们把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讨论绘制的“清理小水沟”计划表进行了一个分享交流活动,孩子们对自己的计划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同伴交流,最后,在总结环节,我们一起协商决定了我们清理小水沟的第一步:取出水鳖。

实践活动开始前,孩子们拎起自己的工具箱,大步地向小水沟走去。孩子们利用工具将挤得满满当当的小水沟里的水鳖都取了出来。

有的用小鱼叉,叉起枯萎的水鳖往外拉;有的用小网兜兜住水鳖;由于水鳖很多,根部都缠绕在一起,好多孩子都直接用手,齐心协力把一大串水鳖拎了出来。

张宇浩:“老师你看,这些水鳖的根都缠绕在一起了,太难用工具了,所以,我和张冬妮用手把它们一起拉出来啦!”

朱闫硕:“哇!这么多呀,果然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老师不会骗我们的,嘿嘿,我也要加入,快让我和你们一起拉水鳖吧。”

孩子们把打捞出来的水鳖全部运送到一个保安叔叔为我们准备好的大木桶里。

虽然,水鳖并不干净,但孩子们一点儿也不怠慢自己的“工作”,仔仔细细地将整个水沟里的水鳖都取了出来。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孩子们根据自己绘制的清理小水沟计划书,然后进行实践活动,其实也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孩子们对照计划书上的步骤和工具,进行有效的“工作”;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孩子们在打捞水鳖的过程中,力气不够时,能够与同伴协作,共同将“蛮横”的水鳖拉了出来,从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并且体验到了成就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打捞上岸的许许多多的水鳖,孩子们该怎么办呢?是全部扔掉还是留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将对水鳖进行处理。

 

5、实践三:修剪“水鳖”

雨轩:“如果全部把水鳖都扔掉,那我们的小水沟里就没有植物了,也看不到白色水鳖花了。”

智敏:“可是如果还是全部放进去的话,还是会污染小水沟的,那我们不就白忙活了吗?”

诚诚:“那就不要全部放进去,挑一些好看的放进去不就好了嘛!”

雨轩:“没错,我们来修剪一下水鳖,把枯萎的都扔掉,把好看的、绿色的留下来。”

根据孩子们的谈论,我们决定一起挑选、修剪水鳖。

孩子们搬着小板凳,静静的坐在小水沟边,拿起手中的小剪刀,仔仔细细的修剪枯叶。

雨轩:“诚诚,你去拿一个水桶加一点水,我们就能把修剪好的水鳖先就可以先住里面啦。”

诚诚听雨轩的建议,去教室拿了两个容器。

孩子们把精心挑选、修剪的水鳖都放置在容器中,等到清理完水沟,我们就可以重新让水鳖“住进去啦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中指出: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诚诚在活动中提出:挑选并修剪一部分好的水鳖放到小水沟中的想法,等到孩子们认同,并且发起共同整理水鳖的活动。

雨轩在活动中也对暂时存放水鳖出谋划策。

水鳖都处理好了,接下来,我们将对小水沟进行清理,孩子们观察到,水沟中有很多发黑发臭的淤泥,如何对淤泥和脏水进行处理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6、区域:小动物搬家,制作生态瓶

在打捞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有很多小动物也迫切的想要蹦出小水沟,水鳖都被我们打捞出来了,可是小动物们该怎么办呢?

张雨琦:“我们不能不管小蝌蚪,它们没有了水鳖作为食物,它们会饿死的。”

刘子辰:“那我们把他们养起来吧,养到教室里,然后等我们清理好小水沟了,再让小动物重新进去好了,你觉得怎么样?”

莫奕清:“这里还有三只蜗牛呢,我也好想养啊,可不可以一起让它们住到我们教室去?”

徐来:“你们会不会养蝌蚪和蜗牛啊?如果不会的话,我们就变成残忍的人了,我可不想让他们死掉。”

莫奕清:“我们要照顾它们的呀,要给他们像给植物浇水一样给他们喝水,还要给他们打扫卫生的,不可以让他们住很脏的地方的。”

听闻孩子们的讨论后,我给孩子们找了几个玻璃鱼缸,提供小动物的“临时住所”

于是,在打捞完水鳖后,孩子们把水沟里面的小蝌蚪,小青蛙,当然还有那三只小蜗牛一起放进了“家”里面。

张雨琦:“小蝌蚪喜欢和水鳖住在一起,我还要给它准备一点水鳖作为它的朋友和它一起住新房子,嘿嘿!”

刘子辰:“再放几块鹅卵石怎么样?是不是小蝌蚪可以跳在鹅卵石上玩游戏呢!”

于是,孩子们有为“新家进行了“装修”

期待孩子们会把小动物们照顾的很好。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指出:1、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孩子们在打捞水鳖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小动物,如何给小动物安置新的“家”呢?于是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动物的了解,进行了“新房”的准备工作,能够根据蝌蚪、蜗牛的习性进行安排。

接下里,我们将对小水沟中的淤泥进行研究和处理。

 

7、实践四:清淤

孩子们对打捞起来的水鳖进行了处理,为了让水鳖“住”进干净的小水沟,孩子们根据计划表总结选取最适宜的清淤排水策略。

首先,孩子们进行了集体讨论,确定方案并选择工具。

浩浩:“我们需要把淤泥都挖出来,再用水桶把脏水都捞出去,这样就干净了。”

墨墨:“不是的,不是的,水桶捞水太麻烦了,我们只需要把小水沟的排水口打开,水自己会水出去的。”

诚诚:“水桶可以捞淤泥,不行的话,就用小杯子,或者小铲子”

孩子们提到了好多工具和方法,到底什么样的清淤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呢?

刚走进小水沟,孩子们便看到工人叔叔站在我们的小水沟边拿着水管冲着淤泥,孩子们这下可来劲了,纷纷凑到叔叔身边“请教”着新技能。

辰辰:“叔叔已经把排水口打开了,水都流走了,现在要用水管冲走脏脏的泥。”

诚诚:“因为水管里面的水是有力气的,所以可以冲走泥。”

叔叔邀请几位孩子一起尝试着冲淤泥,其他孩子也不闲着。

小清清:“我们来用小刷子把鹅卵石(水沟壁用鹅卵石铺成)刷干净吧”于是,孩子们都加入了清淤的“工作中”。场面相当热闹。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中指出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孩子们对与如何清淤、使用什么工具进行探索,想出了好多清淤的工具,在实践活动中,水管的使用,一起刷水沟壁都是合作的体现。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指出: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做接受的任务。

小水沟清淤排水工作在工人叔叔的帮助下顺利进行,尽管,这个工作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孩子们能够坚持下来,并且愿意和工人叔叔一起研究和操作,这样的行为是值得被肯定的。

接下来,我们就要为小水沟注入干净的水啦,要怎么注水呢?接下来,孩子们将进行注水的讨论并实践。

 

8、实践五:注入新水

飏飏:“我们可以用水桶加水啊,就是需要跑到水龙头那边接水。”

墨墨:“叔叔是用水管的,我们也可以试试,但是先要把排水口给堵住,这样水才不会流走。”

孩子们拿上所有可以盛水的工具着急地往小水沟边走着。

墨墨率先拿到水管,于是,他顺利的学着叔叔的样子把水管从水龙头那头到水沟这头,连接了起来,期间,还“招呼”着孩子们不要踩到水管。

诚诚:“老师,我们可以用这个水井吗?水井不就是用来打水的么?”

谦谦:“可是我们小朋友是不会用的。”

诚诚:“我们先试试。”

诚诚、徐来、飏飏三位小朋友开始组装水井到小水沟的管道,这样从井里流出来的水可以直接注入小水沟,期间,保安叔叔也来帮忙。管道总算完成,三个孩子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始压水,可是水怎么也不出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孩子们又请来了保安叔叔,叔叔说:“要在水井里先放点水,这样才可以压出水。”

孩子们立即照着做,果然,不一会水井里就出水了,顺着他们搭建的管道流到了水沟里。

水沟终于注满水了,孩子们把暂时“寄养”在教室水盆里的水鳖有重新放了进去。

清理小水沟的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都高兴极了。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飏飏和墨墨提出用水桶、水管的方式为水沟注水,于是在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方法是可行的。

3. 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诚诚、徐来、飏飏三人合作组成“水井队”尝试利用水井注水。

孩子们通过取出水鳖、清淤排水、重新注水等环节,最终让我们的小水沟变得干干净净。孩子们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虽然小水沟并不干净,甚至有些危险,但孩子们对它的喜欢并没有减少,反而通过自己的“坚持工作”拉近了和大自然的距离。接下来,我们将对放进去的水鳖进行观察和照顾,希望可以维持小水沟的干净和活力。

 

9、延伸:如何保护小水沟

在孩子们的共同研究和努力下,幼儿园的小水沟已经逐渐变得干净透明,小水沟中的植物不会被挤的让叶子掉落;小水沟中的水也不再是黝黑发臭、小水沟中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特有的光芒。

可是,在一次散步途中路过小水沟时,问题又出现了。

徐俊墨大声呼喊道:“你们快来看,小水沟里面又多了好多的枯树叶啊,怎么会这样?”

朱钦御:“你看啊 ,这里有一棵香樟树,秋天到了,叶子都要落下来的,正好落在小水沟里。”

很多孩子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集体讨论,对小水沟的未来进行一切设想。

徐俊墨:“老师,我已经想好了,我们每周都要去清理一次小水沟,就像我们给水培植物换水一样,最好我们轮流去照顾小水沟,这样就最好了。”

李雨轩:“是的,每次过去都会有枯树叶的,如果水沟里面的水脏了,我们还要继续换的。要让它一直干净下去。”

张昕飏听到后立即激动地说:“我上次还看到有小班的弟弟妹妹把不用的折纸纸头丢在里面呢!这样小水沟也会脏的,要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

那我们如何让所有幼儿园的人都注意不让小水沟变脏呢?

徐俊墨:“我们需要竖一块牌子,上面写上,不许乱扔垃圾。”

徐夕瑶:“可是我们看不懂文字啊,要么在画一点画在上面,小朋友们就都看的懂了。”

我惊喜与孩子们的想法和建议。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指出: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科学领域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指出: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孩子们在散步中时有发现破坏小水沟干净的现象,于是在集体讨论组中,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想要为小水沟制定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想出了制作宣传海报的想法,这是孩子们集体讨论的“意外收获”。

孩子们的这颗爱护大自然的心着实让我们成人为之感动,希望小水沟在我们班孩子的照顾下,可以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健康。我们会对小水沟进行继续的跟踪观察与照顾。

九、课程评价:

1、幼儿的评价:

幼儿姓名

评价

张昕飏

小水沟实在太有趣啦,最好每天都可以去玩。我喜欢和徐俊墨一起活动,他的小脑袋总是可以想出很多好主意。

莫奕清

我希望水鳖可以在小水沟里面好好生活,然后小动物们都可以在小水沟里面开心的游来游去了,而且没有臭味道了。

徐俊墨

我觉得还会有枯叶子落到小水沟里,我们应该定期去清理小水沟,这样小水沟就可以一直干净了。

褚承希

我觉得我们可以找更多的水生植物放到我们的小水沟里面,这样每次都过的小朋友们都会觉得小水沟好漂亮的。

俞儒诚

我喜欢小水沟,我还学到了好多本领呢,我以前不会用水井的,我现在会用了,而且用的很好,我以后可以教给更多人。

 

2、家长的评价:

幼儿家长

评价

徐来爸爸

幼儿园组织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很有帮助,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每天回家都会跟我们说小水沟的事情。

费辰浩妈妈

希望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了要学会合作和分享,这是很重要的品质。

袁孝辰妈妈

很高兴能和孝辰一起参加幼儿园这样有趣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调查研究,还一起去户外收集水生植物的照片,孩子很高兴,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张宇浩妈妈

孩子很积极的参加活动,我们也替他很高兴。

徐夕瑶爸爸

夕瑶是个腼腆的孩子,看到这次她在活动中,和同伴一起合作,开开心心的一起研究探索,我们作为家长也很高兴。


3、
老师的评价:(幼儿的发展与分析)

生态式项目活动“小水沟大作战”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自由、自信学习的良好空间,在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状态下,幼儿作为学习的发起者、设计者、创造者,自发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猜测、验证、实践等创造性的学习清理小水沟,为小水沟的健康良好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活动中,幼儿始终把握着主导权,他们通过自己对观察到的小水沟的现状分析,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有意思的“小水沟大作战”的“救援”策略,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制定“救援”策略,每个环节做到有理有据,孩子们自己设计计划表,并且运用了表格的记录方式,完全遵循幼儿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是不参与活动支配的。这让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设计创造方面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在爸爸妈妈眼里,孩子是“掌上明珠”,谁曾想,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小水沟中“游戏”得多么愉悦,他们不再是爷爷年年眼中的“宝宝”;不再是爸爸妈妈眼里什么都需要帮忙的“小皇帝”,孩子们只是认真的进行着探究活动。他们拿起水桶、接起水管、按压着不曾尝试过的水井,别提有多高兴了。每位幼儿都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认真的投入“工作”,丝毫没有一丝马虎。

还有一点让我很感动的是,孩子们的坚持和勇气,尽管小水沟是“脏、乱、差”的,说不定有些成人也并不能够靠近,但是孩子们的热情和探索,让整个活动都散发着劳动的光辉,小水沟底部的淤泥又黑又臭,让我们敬佩的是,没有一位孩子中途说要放弃的,在清理水沟壁时,尽管这是一项又需要仔细用心又需要耐心的劳动,但看到孩子们拿着一根小牙刷、小铲子等自己收集的工具认真的刷着水沟壁的时候,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通过这次与小水沟的大作战活动,我相信孩子们的耐心、恒心、坚持心一定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又一次遇见了天真的孩童认真的摸样。我们感受着他们一步步踏实的进步,着实为他们感到高兴。我想,这正是孩子们该有的童年的美好摸样。

十、课程思考:

“小水沟大作战”的生态式项目活动实施到现在已经算是告一段落了,在这次的活动中,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每每在一次次的活动过后,我都有很多感慨和想法。我欣赏孩子们天真的语言;我感叹孩子们新颖的创造力;我骄傲于孩子们对环境、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珍惜。从中,我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反思优势:

1.幼儿主动性:

孩子们在本次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人,而非被动的接受信息者,他们是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制定人和实践者,在每一次的集体讨论中,孩子们自主、自由、自信地思考着每一个方面的问题,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语言的表述,比如:在设计计划书时,我是根据孩子们的想法绘制表格,然后孩子们在进行主动的调查,最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工具的收集和 操作。这是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

2.幼儿参与性:

这次的课程,是全体幼儿的参与活动,每位幼儿都动手动脑,乐在其中。对每一项的活动,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究。

3.项目活动选择的趣味性和适宜性:

对于项目活动,我们在中小班时实施过很多类似的种植大蒜、培育胡萝卜等,对于此类种植类的课程,孩子们到了大班一定会缺少一些兴趣和好感,于是,我从孩子很“想靠近”却又“不敢靠近”的小水沟入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参与主体意愿的满足也是具有挑战的进步。实践过后证明了,孩子们对小水沟是很感兴趣的,并且能够每一次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说明,这个课程是适宜开展的。

4.项目活动实施时间的适应性:

因为本次项目活动涉及水,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幼儿实践起来会有着凉的风险,恰好幼儿选择了在开学这个时机,9月到10月,天气是比较温暖并且适宜的,幼儿在活动中会穿上雨鞋进行实践操作,幼儿不会感觉到冷,反而是很清凉的,即使有水弄湿的地方,也是可以及时晾干的。

5.项目活动实施的成果可见性:

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和喜悦的,每次回家都会兴奋地和家长们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有趣活动。从而迸发出幼儿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索。孩子们有了成功的体会后会更加投入到活动中,让项目活动实施起来更加顺利和完整。

反思劣势:

1.项目活动时间的时效性:

由于生物的生存有时效性,比如:打捞起来的水鳖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回归自然,所以我们的活动环节很紧凑,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缩短很多,需要及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因此可能在环节的衔接过程中,有一些遗漏和疏忽的细节部分。

2.实践操作的困难性:

这次的生态式项目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些挑战的,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不到从而减少了一些坚持和毅力。有一些环节对孩子来说很陌生,比如:淤泥的清理;水井的使用等,但是在活动中,孩子们基本都是可以不怕困难的完成接受的任务的。

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整个“小水沟大作战”的活动,我遇到的问题是,整个活动感觉都很仓促,很多环节其实可以完成的更加合理完善,但是由于环节紧凑,活动有点显得过于急躁了,对于每个环节的要求,教师梳理的不够清晰可操作,导致,孩子们也会比较着急,从而导致思考的比较浅层,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这是今后还需要努力进行改正的。

生态式项目活动的成果还是比较明显可见的,孩子们的成就感也被全面调动起来了。但是对于成果的展示和汇报,我还是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墙饰制作来进行,感觉缺少一些幼儿的关注,幼儿的成就感保持时间并不长,希望以后可以在生态式项目活动成果的展示和汇报方面有进一步的好主意和好思路。